共同体:从五棵松到“雪游龙”,体育场馆的昨天今天明天
体育大生意第2930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6月10日,第82期节目以张家口公布多个冬奥场馆运营成本为契机,讨论奥运场馆大赛后的运营方式。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北京万馆体育执行董事兼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副董事长、总经理韩立锋,体育大生意大湾区产业总监谭力文。
本文为本期节目文字精华摘录。完整节目可点击下方链接收听。
张闻:6月8日,崇礼区发展和改革局召开制定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景点门票价格及地轨缆车和旅游观光车票价听证会,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场馆赛后商业开发被按下加速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各种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韩总,奥运场馆赛后利用主要有哪几个大方向?
韩立锋:场馆建设不仅仅为了某项赛事,而是综合整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发展来考虑。我个人参与过北京奥运会五棵松体育馆的赛后运营,现在也在参与成都大运会凤凰山体育公园的管理。就我的经验来看,原则上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是场馆促进民生指数提升的作用,第二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是促进整个城市乃至整片区域影响力提升的作用。
张闻: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问题之所以令人关心,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发生很多痛心的案例。例如里约奥运会的场馆在赛事结束后不久就荒废了,游泳池水被抽干、看台上长草的场面很是触目惊心。有些场馆没能很好利用,是因为专业性过强、广泛利用率不高,例如自行车场、沙滩排球场。相反,田径场、足球场之类的场地利用率就高,例如伦敦奥运会主会场成为西汉姆联队主场。是不是我们在规划场馆的时候就应该多思考场馆赛后利用方式?
韩立锋:就我的实践经历来看,任何一个场馆如果只发挥单一专项的作用,日后将很难非常好地利用。例如五棵松或者凤凰山,其实其运营涉及到四大类项目。第一是地板运动,所有在地板上举行的运动都可以举办。第二是冰面运动,例如滑冰或者冰球。第三是水泥地面上的运动,例如网球。另外我们还举办各类演唱会、企业发布会。前期规划确实非常重要,要为不同项目布置好对应的功能区。
有的项目本身小众,而且场地只能承载单一项目功能,比如马术。这类场馆可以尝试最小化规模的建设,它的一些设施是临时性的,投资成本不高,赛后可以拆除。
如果是场馆需要长期保留、但项目小众,就要在前期规划进行多功能多元化运营布局。
张闻:我们今天的话题从冬奥引起,我们会发现冬奥场馆的利用可能比夏奥场馆更复杂。我们希望场馆能四季运营,因为假如不能四季运营,就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季节处于不断投入维护的亏损状态中。力文,据您了解,张家口这边是怎样做场馆四季运营的?
谭力文:冬季运动场馆做四季运营,成本肯定比夏季场馆高一点,这是前提。像“雪游龙”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一方面是国家队运动员的训练基地,另一方面可以开放体育旅游,让一些对冬季运动感兴趣的家庭或者冰雪爱好者参观游玩。而夏季的时候就做一些其他旅游项目。
张闻:对,听说“雪游龙”会开放一小段赛道,让游客体验坐在真正的雪橇、雪车上面是什么感觉。但显然这个项目的运营成本确实会比较高。另外您提到体育旅游,很多城市都把奥运场馆变成体育旅游的一部分,比较著名的是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场馆。但也有人发现,随着有关奥运的记忆逐渐模糊,奥运相关旅游景点的边际效应也会递减。韩总,真会有这种情况吗?
韩立锋:从波峰到波谷的的过程难免出现。但我们会不断挖掘我们产品的内容,以及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让这个下降过程延缓,甚至实现再从波谷回到波峰。就凤凰山的运营来说,我们正在从多个方面规划体育旅游方面的产品。目前正在实践的有体育研学,主要针对附近的小学生。
未来还有更多主题,例如中超的成都蓉城俱乐部,主场在我们附近,我们会规划足球相关的旅游产品。当然,还有篮球、文艺演出等其他内容,策划的方向有很多。我们需要不断寻找跟市场、消费者、市民的需求匹配的点。
张闻:将场馆打造成综合性的体育旅游目的地,您运营过的五棵松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五棵松可以说是大赛后运营非常良性、商业化效果很优秀的场馆。它集聚了很多标签,例如中国篮球圣地,例如国内外歌手能在五棵松或者“鸟巢”办演唱会,是他们人气的标志。同时五棵松还可以说是北京西边一个非常重要的潮流文化集聚地。一个场馆能被贴上这么多标签,是不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韩立锋:五棵松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多元化场馆。起步确实很艰难。中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真正起步是2008年,早期收入结构以场地租金为主。后来五棵松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后,55%的收入来自广告赞助——或者另一个说法是无形资产开发,例如之前五棵松曾被冠名叫做万事达中心。另外除了场地赞助还有包厢赞助。租金收入大约占18%。体育赛事、演唱会演出收入大约占22%。
我们想尽办法实现“内容为王”。即使有可能亏损,我们依然会采用租赁免租金乃至自己投入的方式,把内容做到最好。内容做好后,场馆运营实现比较良性的循环,对租金的依赖就降低了。譬如我们做过有“冰上迪士尼”之称的冰上乐园,它是一个很国际化、多元化的项目,但如果单纯以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合作,有可能活动最终无法落地。但对于服务北京市民来说,这个项目是很难得的,所以我们会争取让这个项目落地,同时也是完善我们的产品。
现在凤凰山多业务并举,现有九条业务线。我们这样定位这些业务线,一方面是“各美其美”,每项业务能自身实现比较良性的循环;一方面是“美美与共”,每项业务可以为周边业务带来互相滋养的关系。
张闻:目前流行的一种运营场馆思想叫“可持续”。除了营收状态的可持续,还包括建筑本身的可持续性,例如环保性,不给周围环境添负担。北京冬奥会场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力文您了解到哪些情况?
谭力文:北京冬奥会一方面是场馆成本节约做得比较好,通过将夏奥会场馆升级改造为冬奥会场馆来实现。另一方面是新建场馆方面,可持续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中。例如“雪游龙”,选址于小海坨山,综合考虑了交通条件、设施对当地植被影响的因素。它依山而建,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筑本身采用钢木结构,木结构部分使用低碳建筑材料。所以从设计理念到建造过程,“雪游龙”都在全力体现绿色办奥的精神。
张闻:当初申办冬奥时,选址小海坨山其实是一个不确定因素。高山滑雪场也位于这里,比赛的时候需要人造雪,但使用人造雪可能会大量用水,影响到当地地下水资源。但最终北京冬奥会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造雪采用延庆水库的水源,通过泵站将水运至小海坨山南坡海拔900米和1500米的两个蓄水塘坝。然后还有一个总容积16万立方米的蓄水池。最终北京冬奥会实现“造雪自由”,为世界其他地方建造使用人造雪的雪场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另外有了塘坝后,天气转暖时山上雪水融进塘坝,雪季后再取水造雪,形成一个造雪用水内循环,也是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
韩立锋:凤凰山的建设也是从一开始就采用环保理念。例如足球场采用索膜结构,有三大优点。第一是最大化展开时能覆盖看台上所有观众,但造价很低。第二是采用ETFE膜材质,透光率达到40%,有利于草坪生长。第三是相对纯钢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具有不错的雨水回收功能。
张闻:我们今天聊的是奥运场馆不同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奥运会能带给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民一种即时的快乐,甚至在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强大的共同体效应,但怎样长效利用奥林匹克效应,这就是讨论可持续的题中之义。从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中国都在输出自己的方案,展示如何可持续地利用奥林匹克的价值。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赛事来到中国,为这片土地以及全世界输出更多可持续贡献的范例。感谢两位参与节目,我们下期见!
往期回顾:
第81期:足球小镇走出中超球队
第80期:5G体育转播时代
第79期:露营,被“憋”出来的户外大生意
第78期:928万美元的“上帝之手”
第77期:拉伊奥拉,魔鬼or天使?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